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26节(3 / 4)
秩序稳定以后,陈昭又出来喊话,继续重复招聘会第一轮考核的规则,偶尔宣传一下厂里的各种福利。
“小齐,我们准备好了,可以让人进来了。”杨素云走到入口通知。
电影上映后,她变得小有名气,有时上街还会被人认出。不过,她并不喜欢这种备受关注的生活,所以推掉了后续所有拍摄邀约,参加职工夜校学习财务相关知识。
如今,她已经晋升为财务部的负责人,做事越来越雷厉风行。
于齐应好,单手搬走拦路的桌子。而于霖在旁边唱数,方便他截人。
篮球场被分割成前后两部分。前面,三十套桌椅在头尾排成两列,各部门的负责人和车间主任桌前,严阵以待。
而于知乐等人的身后是摆得密集整齐的桌椅,张文心和葛泰带着十个人负责这一区域。
“你好,欢迎来到海隅食品厂的招牌。”于知乐笑着与在她面前坐下的应聘者打招呼,并递上纸笔,“我们第一轮面试的流程非常简单,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。期间,我会问几个问题,了解一下你的情况。你边留地址边回答就行,你也可以问我厂里的情况。”
来人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面试,愣了几秒,赶忙接过纸笔,时不时停下思考她的问题。
五分钟以后,于知乐笑道:“你通过了第一轮面试,可以到后面进行笔试了。”
“哦,好,谢谢。”应聘者有点迷糊。
她不知道自己怎么
就通过了第一轮面试,以为这轮通过率很高,环视四周观察其他竞争对手。
不曾想,她所在的第一列,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女生面露喜色地拿着号码牌去第二轮的入口,其他人都是垂头丧气地离开。
杨素云喊了一嗓子,第二批人很快就位,同样在几分钟之内结束了面试。
面试环节是张文心精心设计的,第一轮通过留地址的方式巧妙筛掉不识字的那批人,并留档面试者对通过者的性格印象,供第三轮作为参考。
进人、面试结束、继续进人,这个流程重复了三十几遍,于知乐她们才面试第一天来报名的人。
这一天的首轮通过率有三分之一,在她们的预计范围内,所以她们提前准备的第二轮的卷子还剩了一小叠。
张文心收完最后一张卷子。
齐二打了场记板,朝伙伴们说:“今天早上就拍到这里,大家辛苦了,下午两点在张厂长的办公室集合。我们先对张厂长进行采访,然后再去拍其他人批改卷子的镜头。”
在海隅村待了大半年的他黑了两个度,牙齿在肤色的映衬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。
“招聘会持续三天,你这么着急做什么?”于知乐看着瘦了一圈“昨天才晚上才下火车,今天五点就赶到厂里拍布置场地的镜头了,今晚还安排了学习会的拍摄任务,你们都是铁人吗?”
齐二笑道:“拍这个纪录片特别有意思,我不觉得累。”
去食堂的路上,他滔滔不绝地讲过去几个月在海县拍到的素材。关于拍摄过程的艰辛,他直接一笔带过。
于知乐几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县人,还没有他了解得多,听得津津有味。
吃过午饭,他们各自回宿舍休息,下午两点准时在张文心的办公室集合。
这次招聘会对于海隅食品厂意义非凡,因为这是工厂首次招聘非本村人,摄制小组精心准备了很多问题。
他们不仅前期准备工作充足,打光和安装录音设备的过程也相当认真细致,确保硬件设施无误。
一切准备就绪,齐二开始采访,问:“这次招聘会对于海隅村副业组是一个新的转折点,请问您在确认计划前后的心态变化是怎么样的呢?”
“海隅村副业组属于国家这个大集体,是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而成立。我们管理人员始终都是怀揣着这样的想法,所以副业组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也有与其他村的副业组进行合作,共同发展集体经济。”张文心微笑回答,“招聘外人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,因此心态并没有太大变化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“小齐,我们准备好了,可以让人进来了。”杨素云走到入口通知。
电影上映后,她变得小有名气,有时上街还会被人认出。不过,她并不喜欢这种备受关注的生活,所以推掉了后续所有拍摄邀约,参加职工夜校学习财务相关知识。
如今,她已经晋升为财务部的负责人,做事越来越雷厉风行。
于齐应好,单手搬走拦路的桌子。而于霖在旁边唱数,方便他截人。
篮球场被分割成前后两部分。前面,三十套桌椅在头尾排成两列,各部门的负责人和车间主任桌前,严阵以待。
而于知乐等人的身后是摆得密集整齐的桌椅,张文心和葛泰带着十个人负责这一区域。
“你好,欢迎来到海隅食品厂的招牌。”于知乐笑着与在她面前坐下的应聘者打招呼,并递上纸笔,“我们第一轮面试的流程非常简单,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。期间,我会问几个问题,了解一下你的情况。你边留地址边回答就行,你也可以问我厂里的情况。”
来人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面试,愣了几秒,赶忙接过纸笔,时不时停下思考她的问题。
五分钟以后,于知乐笑道:“你通过了第一轮面试,可以到后面进行笔试了。”
“哦,好,谢谢。”应聘者有点迷糊。
她不知道自己怎么
就通过了第一轮面试,以为这轮通过率很高,环视四周观察其他竞争对手。
不曾想,她所在的第一列,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女生面露喜色地拿着号码牌去第二轮的入口,其他人都是垂头丧气地离开。
杨素云喊了一嗓子,第二批人很快就位,同样在几分钟之内结束了面试。
面试环节是张文心精心设计的,第一轮通过留地址的方式巧妙筛掉不识字的那批人,并留档面试者对通过者的性格印象,供第三轮作为参考。
进人、面试结束、继续进人,这个流程重复了三十几遍,于知乐她们才面试第一天来报名的人。
这一天的首轮通过率有三分之一,在她们的预计范围内,所以她们提前准备的第二轮的卷子还剩了一小叠。
张文心收完最后一张卷子。
齐二打了场记板,朝伙伴们说:“今天早上就拍到这里,大家辛苦了,下午两点在张厂长的办公室集合。我们先对张厂长进行采访,然后再去拍其他人批改卷子的镜头。”
在海隅村待了大半年的他黑了两个度,牙齿在肤色的映衬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。
“招聘会持续三天,你这么着急做什么?”于知乐看着瘦了一圈“昨天才晚上才下火车,今天五点就赶到厂里拍布置场地的镜头了,今晚还安排了学习会的拍摄任务,你们都是铁人吗?”
齐二笑道:“拍这个纪录片特别有意思,我不觉得累。”
去食堂的路上,他滔滔不绝地讲过去几个月在海县拍到的素材。关于拍摄过程的艰辛,他直接一笔带过。
于知乐几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县人,还没有他了解得多,听得津津有味。
吃过午饭,他们各自回宿舍休息,下午两点准时在张文心的办公室集合。
这次招聘会对于海隅食品厂意义非凡,因为这是工厂首次招聘非本村人,摄制小组精心准备了很多问题。
他们不仅前期准备工作充足,打光和安装录音设备的过程也相当认真细致,确保硬件设施无误。
一切准备就绪,齐二开始采访,问:“这次招聘会对于海隅村副业组是一个新的转折点,请问您在确认计划前后的心态变化是怎么样的呢?”
“海隅村副业组属于国家这个大集体,是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而成立。我们管理人员始终都是怀揣着这样的想法,所以副业组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也有与其他村的副业组进行合作,共同发展集体经济。”张文心微笑回答,“招聘外人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,因此心态并没有太大变化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