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[穿书] 第125节(3 / 4)
顾时东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话,高叶轩听了认真点头。
顾时东临走前挥舞着拳头警告,臭小子再不好好吃饭,老子就揍你!
刚才还很感动的高文彬:“.........”
行吧。
反正事儿就是这样了,县里的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高老爷子以前的事情,高老爷子解放前,每年都开仓放粮,接济穷人,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,普通老百姓也挺关心同情他们一家子。
当然了也有少数人家,觉得高文彬这样臭老九家庭出来的人有啥可心疼的?
不就是挨打,扫大街,饿肚子吗?
这年头谁家没饿过肚子?
哼,一个资本家出身改造的臭老九,有啥可矫情的?
其中的代表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gm小将。
这类人自个儿过的不好,就巴不得全世界的人跟他一块倒霉。
高文彬之前每天到街上干活,街道上分配给他的活儿跟其他壮劳力一样,大都是费力气的活儿,从前吃饭吃一个野菜团子,一起干活改造的有的看了还笑话他,说资本家的大少爷又咋地,吃的还不如俺们!
一直到半夜,高老爷子老两口才一身伤带着小孙子回来,高家小孙子才八岁,瘦巴巴的,平时怯怯的小家伙,对于想吃的好吃的提都不敢提,现在突然在家里看见平时吃不到的水煮蛋和白面饼,一张被打耳光发红的脸蛋上露出吃惊的表情。
高文彬没有隐瞒爷爷奶奶,把老同学雪中送炭的事讲了。
高老爷子嘴唇动了几下,看小孙子双眼渴望的看着篮子里的食物。
一家四口含着泪,吃了一顿饱饭。
顾时东探亲假结束,十一月踏上了回新疆的火车。
1974年的春节过后,顾家一家子时常给高家人送吃的。
高文彬依旧在街上扫大街,在街上救了两个被自行车撞到,掉到水里的小孩子。
其中一个是革委会副主任家的小孙子,三代单传的命根子。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从那之后,高家一家人被□□的次数就少了,有些gm小将态度变好了许多。
革委会副主任还给高文彬谋了个职位,轧钢厂子弟小学有一个老教师病了,学校里缺个代课老师,几个领导商量一下,就找他商量问能不能到学校帮忙代课一段时间,毕竟村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。
高文彬是个知道感恩的,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,代课老师一个月没多少钱儿,每个月给高老师贴补五斤粗粮跟三斤高粱面,这样生活还能过得去,但这一点也没妨碍高文彬认真教课,兢兢业业辅导学生,有些调皮的小娃儿不爱做作业,他就每天家访,老师在边上看着呢,孩子们只能老实做功课,还自个儿掏钱买些本子铅笔啥的当奖励,时间长了厂里学校的小娃儿都爱学习了。
当爸妈的看了心里那个乐啊,因此越发感谢高老师,老百姓没啥好东西,就给人老师送个瓜果蔬菜的,吃个新鲜嘛。
自然高文彬面对东家送来的西红柿,西家送来的两个鸡蛋,都有些哭笑不得,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,只能去找自个儿的大朋友。
他的大朋友是谁呀?
嘿嘿,不是别人就是张翠兰。
说起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儿,一个是资本家出身的喝过洋墨水的城里年轻人,咋地就能成为朋友?
张翠兰一跟小高老师见了面,俩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,对此老顾家一家人也挺支持,毕竟老母亲多了个说话的人儿,心情好比啥都强。 ↑返回顶部↑
顾时东临走前挥舞着拳头警告,臭小子再不好好吃饭,老子就揍你!
刚才还很感动的高文彬:“.........”
行吧。
反正事儿就是这样了,县里的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高老爷子以前的事情,高老爷子解放前,每年都开仓放粮,接济穷人,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,普通老百姓也挺关心同情他们一家子。
当然了也有少数人家,觉得高文彬这样臭老九家庭出来的人有啥可心疼的?
不就是挨打,扫大街,饿肚子吗?
这年头谁家没饿过肚子?
哼,一个资本家出身改造的臭老九,有啥可矫情的?
其中的代表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gm小将。
这类人自个儿过的不好,就巴不得全世界的人跟他一块倒霉。
高文彬之前每天到街上干活,街道上分配给他的活儿跟其他壮劳力一样,大都是费力气的活儿,从前吃饭吃一个野菜团子,一起干活改造的有的看了还笑话他,说资本家的大少爷又咋地,吃的还不如俺们!
一直到半夜,高老爷子老两口才一身伤带着小孙子回来,高家小孙子才八岁,瘦巴巴的,平时怯怯的小家伙,对于想吃的好吃的提都不敢提,现在突然在家里看见平时吃不到的水煮蛋和白面饼,一张被打耳光发红的脸蛋上露出吃惊的表情。
高文彬没有隐瞒爷爷奶奶,把老同学雪中送炭的事讲了。
高老爷子嘴唇动了几下,看小孙子双眼渴望的看着篮子里的食物。
一家四口含着泪,吃了一顿饱饭。
顾时东探亲假结束,十一月踏上了回新疆的火车。
1974年的春节过后,顾家一家子时常给高家人送吃的。
高文彬依旧在街上扫大街,在街上救了两个被自行车撞到,掉到水里的小孩子。
其中一个是革委会副主任家的小孙子,三代单传的命根子。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从那之后,高家一家人被□□的次数就少了,有些gm小将态度变好了许多。
革委会副主任还给高文彬谋了个职位,轧钢厂子弟小学有一个老教师病了,学校里缺个代课老师,几个领导商量一下,就找他商量问能不能到学校帮忙代课一段时间,毕竟村里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。
高文彬是个知道感恩的,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,代课老师一个月没多少钱儿,每个月给高老师贴补五斤粗粮跟三斤高粱面,这样生活还能过得去,但这一点也没妨碍高文彬认真教课,兢兢业业辅导学生,有些调皮的小娃儿不爱做作业,他就每天家访,老师在边上看着呢,孩子们只能老实做功课,还自个儿掏钱买些本子铅笔啥的当奖励,时间长了厂里学校的小娃儿都爱学习了。
当爸妈的看了心里那个乐啊,因此越发感谢高老师,老百姓没啥好东西,就给人老师送个瓜果蔬菜的,吃个新鲜嘛。
自然高文彬面对东家送来的西红柿,西家送来的两个鸡蛋,都有些哭笑不得,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,只能去找自个儿的大朋友。
他的大朋友是谁呀?
嘿嘿,不是别人就是张翠兰。
说起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儿,一个是资本家出身的喝过洋墨水的城里年轻人,咋地就能成为朋友?
张翠兰一跟小高老师见了面,俩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,对此老顾家一家人也挺支持,毕竟老母亲多了个说话的人儿,心情好比啥都强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