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安宁不理他,只在他嗷嗷叫疼声中给他上了药,把淤青揉开。看着三哥狼狈样,安宁心却很温暖。前后两辈子,她最大的幸运,就是拥有一个正常的家,拥有这些爱她的家人。父亲庸碌,但绝不强加外人眼光在他身上;母亲要强,对她却千依百顺;三个哥哥最好面子,却能为她忍受旁人指指点点。
  “三哥,放心吧。我看得开,你也别放心上。就像我的明法科试卷被抄录传阅一样,我做的每一件事,注定都要被所有人放大了看。我做的比那些男人强十倍,他们也不会服气。但我自己知道,我比他们强。”
  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  安宁在大理寺安安静静看了三个月的卷宗,休沐日的时候,公主召她入宫,安宁袖了一本折子进去。
  陪公主聊了几句,安宁就去觐见皇后,呈上了自己的折子。
  皇后高坐凤椅,“你知道自己递上来的是什么吗?”
  安宁不合时宜的想起当年告发太子虐待太子妃一事时候的场景,当年皇后从中看出了太子对自己的恨意,也是这么高居上位问,“告知公主了吗?”
  旧事重演,安宁比当初镇定从容,声调稳稳的答:“知道。”
  这是一桩杀妻案,三皇子有个得宠的奴仆,强娶了京郊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。娶了又不珍惜,女儿很快惨死夫家。这个案子很好判,其一,良贱不婚,奴仆是凭了谁的势强娶;其二,女子身上有多处殴上,父母上告的意愿也很坚决。告到京兆府,被告知这是三皇子家豪奴,也不放弃,案子复核来到了大理寺。
  这是一桩再微小不过的案子,都没有资格摆上少卿的桌面,可是安宁把它单独拎了出来。
  这个豪奴掌管着三皇子在京郊的别院,别院依山而建,占地甚广。在建造的过程中,圈占良田,逼迫百姓搬迁的事情没少干,而建成的别院已经修了许多铁炉,专门用来打造盔甲和兵器,数量早已超过三皇子爵位所能拥有的规格。
  这件案子,能作为一个线头,串联起三皇子、与三皇子一母所出的六皇子、八皇子,越贵妃、越国公府,以及其他支持三皇子一脉的朝臣。
  近两年,太子神隐,皇后理政,三皇子一系水涨船高,声势空前。其他皇子不遑多让,太子神龙见首不见尾,二皇子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长子。还有四皇子、五皇子、七皇子这些排行靠前的皇子,是不是看着东宫的位置流口水。
  此时,有人射出了攻击三皇子的穿云箭,千军万马转瞬就至。被攻击的三皇子难道他坐以待毙吗?行动就有破绽,反击就会拉更多皇子下水。这也是这两年皇后没有坚持让太子频繁在人前露面的原因之一,若是不让陛下看清楚,这些皇子没有一个能继承江山大统,陛下对儿子就还会有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  这是皇后布了几年的局,安宁也参与其中,她要做挑破窗户纸的人。
  然而,此时皇后却犹豫了,“安宁,再想一想,可以让别人去的。”
  “娘娘,我是最适合的人选,只是一桩家奴强娶案而已。”安宁避重就轻。
  皇后安静的看着她,半响,才轻轻开口:“你当年说,有朝一日,要做首辅。首辅,不该搅进皇子夺嫡,不该有酷吏、媚上的名声。”
  安宁抬头,看着坐在凤椅上的皇后,她低垂着眼睑看她,仿佛石窟佛龛上的佛像,悲悯得看向世间。
  安宁顿首再拜,“娘娘,臣愿意,愿做娘娘马前卒。”
  安宁把没和三哥说完的话,告诉了皇后。“只因我是女子,无论我做什么,他们都不会公正的评判我。我要做,必须做,做更多不能被文字矫饰、不能被墨笔歪曲、不能被谎言掩盖的事,事情就在那里,总要有人去做,就该我去做。如今的人不能公正看我,但我的名字和事迹会流传下去,千百年后,后人能看懂我。这,大概才是史书盖棺定论。”
  “你是第一个走正统路子入仕的女官,你有更光明的前程。”皇后第三次提醒,不背负这些风险,安宁本就可以凭借“第一”的特殊,得到皇后都支持,得到日后所有入仕女子的支持,史书上也能留下清白名声。
  安宁还是摇头:“士为知己者死,臣为我主效劳,心甘情愿。”
  我主啊……
  皇后走下凤椅,扶起安宁,紧紧握住她的手:“定不相负。”
  第161章 重生在夫君位极人臣前15
  十日一次的大朝会上,从八品的大理寺评事萧安宁一战成名。
  大殿内站满了人,可众朝臣都觉得大殿空荡荡、静悄悄,落针可闻。
  “臣有本奏……”
  “臣有本奏……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