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迫成名的小说家 第475节(3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因此,纵然没有直接证据,武红林仍然是第一嫌疑人。
  季理明仍有犹豫,不知为何,武红林妻子的模样忽然浮现在他眼前——如果丈夫是杀人狂魔,那个女人会有这么幸福的表情吗?
  他的心理素质就这么厉害,在枕边人面前也没有一星半点的破绽?
  倒也不是不可能。
  季理明当警察也有点年头了,不是没见过杀完人还没事儿似的家伙,有的人天生反骨,不把人命当回事。
  或许武红林就是如此。
  十日后,检察院做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。
  但武红林没有等到法院审判的那一刻。
  被正式逮捕后的第二天,他就死了。
  看守所的警察送晚饭,看他一动不动倒在那里,敲了敲铁门,见没有反应,怕出事,连忙开门进去,人已经没气了。
  法医判定为猝死,推测是因为货车司机的工作太辛苦,缺乏睡眠又劳累,加上杀人带给他巨大的心理负担,一下子没缓过来。
  也有人说,他是畏罪自杀。
  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,可现实荒诞的时候多了,从来不管大家能不能接受。
  所以,无论大家心里嘀咕些什么,武红林出人预料的死亡,使得11.2特大连环焚尸案就此落下了帷幕。
  *
  公开的案件消息就这么多了。
  在简静看来,此案确实疑点不少,所有证据都是间接证据,并未构成完整的证据链。
  但焚尸案确有特殊之处,物证在高温下难以保留,缺少血液、毛发、皮屑之类的证据很正常。武红林的履历和时间线,都具有高度嫌疑。
  检察院逮捕也没什么,人也死了……季风问起这个案子做什么?
  和他父亲的死有关系吗?
  简静在公安的官网搜索季理明的名字,跳出来一则讣告:2007年9月23日,季理明因公牺牲,时年41岁。
  时间和祝雅楠说的对得上。
  可武红林的案子是1月,季理明死在9月,相差六个月呢,能有什么关系?
  简静越看越糊涂,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季风留下的文件袋。
  虽然他什么也没说,可她心里莫名有一丝预感,这不是什么愉快的答案。
  “我看你搞什么鬼。”她还是决定打开。
  文件袋没有刻意密封,东西也不多,全用夹子整理好了。放最上面的就是一张打印的判决书。
  ——
  《张某故意杀人一审刑事判决书》
  2008.1.2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