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节(3 / 4)
结亲,结亲,一开始看的就是彩礼和嫁妆的厚薄来判断彼此之间的诚意。
赵国生报出的这一连串彩礼单子,不用说,绝对是诚意十足的,这年代谁家娶儿媳妇耗费这么高的成本的?
王德胜可早就打听清楚赵家现有电视机和单车了,完全没有必要在彩礼上列一份。
听到赵国生这么诚心诚意的彩礼单,他高兴激动的同时又隐约有些担心。
这种单独拥有电视机和单车的含义代表着她女儿嫁过去后,只要婆媳关系处不来,立马就可以分家单过,这是赵家暗暗表达的意思。
这种想法王德胜也有,他也在心底准备了类似的嫁妆,下了血本的,就担心巧儿在赵家过得不好,尽量在嫁妆上替巧儿撑腰。
可是,比起分家单过的自由,王德胜更担心的是他女儿那孩子般的性格,根本无法适应另立门户后的独立。
“国生啊,什么都不说了,我就等着媒婆上门提亲了。”王德胜深感自己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瞎想了。
原本备的那些嫁妆也该变变了,幸好电视机和单车还没有买,只是预备了钱。
很多嫁妆在没有经过沟通和协商前,女方只会填在预备的嫁妆单子上,怕的就是会出现这种重复的现象。
“那行,等他们结婚的那天,我们不醉不归?”赵国生笑眯眯的说。
完全意料之中,这等彩礼单子还有意见?那他家女儿是公主还是女王?
两人就着细微末节的琐事又有商有量的热情闲谈起来,定好什么时候上门提亲,什么时候两家约出来正式见一面,什么时候摆酒席等等。
究根结底,话题中心还是围绕着儿女亲事的问题。
等到他们有商有量的笑着把所有事都谈妥当了以后,王德胜才欲言又止的感概着说了些知心话:“国生啊,其实从一开始我就不看好你家爱华,你知道为什么吗?“这也正是他之所以对赵爱华横眉冷对,百般挑剔的原因。
“……”赵国生灿烂的笑容出现了一丝龟裂,僵硬着不知道是该生气愤怒的去质问为什么还是默不作声的沉默,刚才还有说有笑,亲事也高兴的定下来了,这画风转变的太快,他还真反应不过来?
王德胜也没指望赵国生能猜出个所以然来,他稍带遗憾的口气略带笑容自问自答道:“你家孩子太多了,五个孩子中,有三个孩子还在读书,其中赵爱华正好是老大。”
可想而知,作为老子的赵爱华承担着多大的责任?不是说分家就真的能分得一干二净的毫无关系。
分家后,父母和弟妹若是存在现实的困难,赵爱华不可能袖手旁观,要不然太冷血无情了,王德胜也会鄙薄他的,能这样对待自己亲身父母的人,他这个老丈人能盼望他什么?
要是搭手帮忙的话,王德胜又会替他女儿感到不值和委屈。
怎么选都很矛盾,心里都不舒服。
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,他女儿嫁过去是长媳,何为长媳?无庸赘述,肯定得力压下面的两个弟媳妇。
可是巧儿有那种魄力和能力吗?王德胜这个昧着良心说自己女儿是天下第一好的父亲,也心虚的很,底气很不足。
无他,他女儿一直是娇生惯养的小孩子性情,担不起。
更何况听未来女婿的意思,赵家有意愿培养出三位大学生来?
想到这,王德胜的担忧更加明显了,眉头皱的更深了。
赵国生:“……”他终于弄明白王德胜至始至终保持冷漠和刁难的态度了。
“王大哥,你的担心是多余的,爱华挣的钱,我和他姆妈可一分都没有动过,全部帮他存着呢,就等他结婚后交到他们小两口手上,并且婚后我们做长辈的绝不干涉他们小两口的财政。”赵国生这句话的言下之意,他们不会用赵爱华两口子的钱去贴补下面三个熊孩子的学费。
不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,一点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婆媳家庭纠纷,二点是不希望将来有人在三个熊孩子耳边咬舌根子,一句没有我们当年出钱给你们读书,你们会有今天的道德绑架。
瞧他和刘兰秀多有先见之明,这儿媳妇还没有进门呢,人家娘家的长辈早就隐隐担心的全方位的想到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
赵国生报出的这一连串彩礼单子,不用说,绝对是诚意十足的,这年代谁家娶儿媳妇耗费这么高的成本的?
王德胜可早就打听清楚赵家现有电视机和单车了,完全没有必要在彩礼上列一份。
听到赵国生这么诚心诚意的彩礼单,他高兴激动的同时又隐约有些担心。
这种单独拥有电视机和单车的含义代表着她女儿嫁过去后,只要婆媳关系处不来,立马就可以分家单过,这是赵家暗暗表达的意思。
这种想法王德胜也有,他也在心底准备了类似的嫁妆,下了血本的,就担心巧儿在赵家过得不好,尽量在嫁妆上替巧儿撑腰。
可是,比起分家单过的自由,王德胜更担心的是他女儿那孩子般的性格,根本无法适应另立门户后的独立。
“国生啊,什么都不说了,我就等着媒婆上门提亲了。”王德胜深感自己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瞎想了。
原本备的那些嫁妆也该变变了,幸好电视机和单车还没有买,只是预备了钱。
很多嫁妆在没有经过沟通和协商前,女方只会填在预备的嫁妆单子上,怕的就是会出现这种重复的现象。
“那行,等他们结婚的那天,我们不醉不归?”赵国生笑眯眯的说。
完全意料之中,这等彩礼单子还有意见?那他家女儿是公主还是女王?
两人就着细微末节的琐事又有商有量的热情闲谈起来,定好什么时候上门提亲,什么时候两家约出来正式见一面,什么时候摆酒席等等。
究根结底,话题中心还是围绕着儿女亲事的问题。
等到他们有商有量的笑着把所有事都谈妥当了以后,王德胜才欲言又止的感概着说了些知心话:“国生啊,其实从一开始我就不看好你家爱华,你知道为什么吗?“这也正是他之所以对赵爱华横眉冷对,百般挑剔的原因。
“……”赵国生灿烂的笑容出现了一丝龟裂,僵硬着不知道是该生气愤怒的去质问为什么还是默不作声的沉默,刚才还有说有笑,亲事也高兴的定下来了,这画风转变的太快,他还真反应不过来?
王德胜也没指望赵国生能猜出个所以然来,他稍带遗憾的口气略带笑容自问自答道:“你家孩子太多了,五个孩子中,有三个孩子还在读书,其中赵爱华正好是老大。”
可想而知,作为老子的赵爱华承担着多大的责任?不是说分家就真的能分得一干二净的毫无关系。
分家后,父母和弟妹若是存在现实的困难,赵爱华不可能袖手旁观,要不然太冷血无情了,王德胜也会鄙薄他的,能这样对待自己亲身父母的人,他这个老丈人能盼望他什么?
要是搭手帮忙的话,王德胜又会替他女儿感到不值和委屈。
怎么选都很矛盾,心里都不舒服。
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,他女儿嫁过去是长媳,何为长媳?无庸赘述,肯定得力压下面的两个弟媳妇。
可是巧儿有那种魄力和能力吗?王德胜这个昧着良心说自己女儿是天下第一好的父亲,也心虚的很,底气很不足。
无他,他女儿一直是娇生惯养的小孩子性情,担不起。
更何况听未来女婿的意思,赵家有意愿培养出三位大学生来?
想到这,王德胜的担忧更加明显了,眉头皱的更深了。
赵国生:“……”他终于弄明白王德胜至始至终保持冷漠和刁难的态度了。
“王大哥,你的担心是多余的,爱华挣的钱,我和他姆妈可一分都没有动过,全部帮他存着呢,就等他结婚后交到他们小两口手上,并且婚后我们做长辈的绝不干涉他们小两口的财政。”赵国生这句话的言下之意,他们不会用赵爱华两口子的钱去贴补下面三个熊孩子的学费。
不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,一点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婆媳家庭纠纷,二点是不希望将来有人在三个熊孩子耳边咬舌根子,一句没有我们当年出钱给你们读书,你们会有今天的道德绑架。
瞧他和刘兰秀多有先见之明,这儿媳妇还没有进门呢,人家娘家的长辈早就隐隐担心的全方位的想到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