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枝 第342节(3 / 4)
许是被殿内凝重的氛围给惊了胆,他脚下一沉,被高高的门槛绊了下,几步踉跄,摔在董侍郎身边。
董侍郎把人提溜了起来。
内侍颤颤巍巍着,声音都在抖:“永宁侯、不不不,反贼秦胤、林繁等人于商城起兵,进发京师,这是反贼的宣战布告,以及告天下书。”
余音绕梁,久久的,在列的文武大臣们谁都没有出声。
不管信不信永宁侯与定国公的,眼看着局势走到今日,比起惊讶,更多的反倒是一种“尘埃落定”的感觉。
该来的,总是会来的。
龙椅上,皇上缓缓吐出一口气,道“朕就说,他们早有反心,清君侧,也不过是一个由头。”
董侍郎咬着牙关。
由头?
祁阳颜氏犯的事儿,明明白白的。
工部与其他衙门配合着,与黄太师、范太保一块,把祁阳矿采的内幕查了个遍。
从头到尾,没有人诬陷颜氏。
真要说是个由头,也是颜氏犯事在先,被抓到了把柄。
话说回来,没有所谓的“造反”、“起兵”,定国公回到京城后,一样要把祁阳矿采的事情摆出来,赤衣卫也好、三司衙门也罢,势必查个明明白白。
大周岂能养着那样的蛀虫?
董侍郎心中情绪激荡,也顾不上什么规矩不规矩的,把内侍手里的布告书都拿了过来。
他先展开的是那篇告天下书,只看一眼,他的眼睛就瞪成了铜铃。
抬头看向皇上,他低头看向檄文,董侍郎心一横,张口就念。
声音响亮,字字清晰。
大殿内余音阵阵,似江水滔滔,一遍一遍冲击着所有人的心。
百官的目光毫无掩饰地,直直看向圣颜,满是惊愕、不解、彷徨。
黄太师亦然。
他自认为,自己是最运筹帷幄的人。
他知道林繁的真实身份,知道永宁侯手握遗诏,知道他们这一路的目的就是商城吴王庙,可他并不知道,当年先太子的死是一场阴谋。
最是无情帝王家。
为了皇位,兄弟阋墙,这不新鲜,史书上见得多了。
黄太师看多了尔虞我诈,可他从来没有把先太子的死往这一处想。
是他天真到看不穿吗?
是林宣坚定不移站在“坠马是意外”的这一侧,而他轻信了对方吗?
不。 ↑返回顶部↑
董侍郎把人提溜了起来。
内侍颤颤巍巍着,声音都在抖:“永宁侯、不不不,反贼秦胤、林繁等人于商城起兵,进发京师,这是反贼的宣战布告,以及告天下书。”
余音绕梁,久久的,在列的文武大臣们谁都没有出声。
不管信不信永宁侯与定国公的,眼看着局势走到今日,比起惊讶,更多的反倒是一种“尘埃落定”的感觉。
该来的,总是会来的。
龙椅上,皇上缓缓吐出一口气,道“朕就说,他们早有反心,清君侧,也不过是一个由头。”
董侍郎咬着牙关。
由头?
祁阳颜氏犯的事儿,明明白白的。
工部与其他衙门配合着,与黄太师、范太保一块,把祁阳矿采的内幕查了个遍。
从头到尾,没有人诬陷颜氏。
真要说是个由头,也是颜氏犯事在先,被抓到了把柄。
话说回来,没有所谓的“造反”、“起兵”,定国公回到京城后,一样要把祁阳矿采的事情摆出来,赤衣卫也好、三司衙门也罢,势必查个明明白白。
大周岂能养着那样的蛀虫?
董侍郎心中情绪激荡,也顾不上什么规矩不规矩的,把内侍手里的布告书都拿了过来。
他先展开的是那篇告天下书,只看一眼,他的眼睛就瞪成了铜铃。
抬头看向皇上,他低头看向檄文,董侍郎心一横,张口就念。
声音响亮,字字清晰。
大殿内余音阵阵,似江水滔滔,一遍一遍冲击着所有人的心。
百官的目光毫无掩饰地,直直看向圣颜,满是惊愕、不解、彷徨。
黄太师亦然。
他自认为,自己是最运筹帷幄的人。
他知道林繁的真实身份,知道永宁侯手握遗诏,知道他们这一路的目的就是商城吴王庙,可他并不知道,当年先太子的死是一场阴谋。
最是无情帝王家。
为了皇位,兄弟阋墙,这不新鲜,史书上见得多了。
黄太师看多了尔虞我诈,可他从来没有把先太子的死往这一处想。
是他天真到看不穿吗?
是林宣坚定不移站在“坠马是意外”的这一侧,而他轻信了对方吗?
不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