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(1 / 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百姓们议论纷纷,声调并无掩饰,收摊子的学生们听到他们的话,心中不甘,但到底自己一方理亏,于是,哪怕被人嘲到脸上来,也都不吭声。
  他们兀自收了摊子,去敬意楼包厢,齐齐商量对策。
  “要我说,直接借给他钱,让他做生意不就行了?等他赚钱了再还。”
  “法子好是好,但恐怕行不通。他这辈子唯一做的生意就是卖菜卖鱼卖鸡蛋,你直接让他做生意,他不会,赔个底儿朝天,不是凭空添上许多负债,生活雪上加霜?”
  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那你说怎么办?大桑村能被院长的学生带起来,是因为他们擅长织布裁衣,缺的是一个路子。大川家有什么?什么都没有,什么都不会!”
  “别急、别急!”
  油条在旁边打圆场,“院长说,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。咱也得因时、因人制宜。大不了,咱们让他从村中低价收菜,统一卖给食堂、酒楼等,他自己也能赚个差价。”
  “他能做,别人也能做。而且,他要是包揽了大批的菜蛋供应,其他送菜的农人怎么办?”
  “真麻烦……院长究竟是怎么让那么多百姓富起来的?听顾师兄讲的时候,明明感觉很简单。”
  同学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愁得堪比忧心儿子前程,烦闷不已。
  他们反复念叨张梓若找他们谈话时,所说的原则:“因地制宜、因时制宜、因人制宜”、“共赢、造福百姓,互惠共长”等等。
  油条闭着眼,不断思索,河湾村的百姓就多才多艺吗?大川和他们有什么区别?
  赵祥直接说道:“咱们在这里想再多,也不如明天跟着走一趟,看看他家,说不定会有新的想法。
  另外,咱们分配一下任务,去找酒楼的管事谈关于收菜的事;去找找早期的河湾文化报,看看上面关于百姓致富的故事;去找来自河湾村的百姓打听打听,找不到就找跑物流的人打听。
  谁家人去过河湾村的,回家以后,也都找家人问问。争取在上学前,把事情处理好。”
  “行!”“我看可以!”同学们纷纷附和。
  也有人问:“咱们不去问问夫子和师兄吗?”
  “不行!咱们之前和夫子夸了海口,结果一件事都处理不好,不丢人吗?起码咱得自己先试试!”
  众人统一了意见,各自领了任务去行动。
  次日,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收集到的信息。
  “明白了,我明白了!”油条激动道,“院长因人制宜给出路,但不是全靠对方自己的条件和技能,而是在此基础上,提供技术或创意,从而让对方拥有一项独特的营生!”
  其他人灵光闪现,“咱们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和他家的条件相结合,帮他升级!”
  “对!就是这样!”
  众人越说越兴奋,当即拿了几个方案出来。
  大川挑菜来,三班学生先把他领到一处酒楼卖菜。掌柜的来查看,看菜长得好,处理的也干净,很痛快地全收了,告诉大川,下次可以直接把菜送到酒楼。
  大川连连谢过掌柜的和三班学生,觉得能有这么一个方便,那几个铜板已经花得很值了。
  三班学生却不甘于只做到这地步。赵祥他们安排了马车,说要到他家实地考察一下。
  一群人风风火火地前往大川家中,在大川家人拘谨地招待中,在村人好奇地围观中,查看了大川的家庭情况,村中环境,田地粮食与蔬菜种植情况等等。从几个方案中选了一个最适合的。
  他们把大川带回城中,找来九班的公孙朝,请公孙朝帮忙教大川如何烧烤,以及如何调制烧烤酱料。
  “这些步骤你一定要记住了,深深记在脑海里!这就是秘诀!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