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“相国有何高见?”这是苏拂苓的声音。
  “臣愚钝,”那位相国轻笑着,“没有高见。”
  大夏在位数年,且能够熬过皇位的更迭,怎么可能是愚钝呢。
  听她这么说,苏拂苓却也不恼,反而好声好气:“那相国便帮朕参谋参谋?”
  骨瓷的茶盏握在手里很是温润,陈相国的那张有些和蔼亲人的脸上一片平静:“愿为陛下分忧。”
  “赈灾兹事体大,朕打算督派可信的钦差,带着赈灾银,替朕去一趟南方。”
  “也让朕的眼睛,亲自看一看,大夏的百姓,大夏的官员,过得都是什么日子。”
  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,陈相国抿了口茶,这才缓缓道:“听起来,陛下已经有了可信的人选?”
  “原本是没有的,”苏拂苓摇头,“但宋尚书提议新科状元关清言,朕以为,她是个合适的人选。”
  “陛下几日未曾上朝,”陈相国将茶盏放在桌上,“可是还想再多睡些时日?”
  这话听着就有点像是在阴阳怪气,问苏拂苓是不是睡觉睡傻了。
  苏拂苓自然是知道原因的,关清言是先皇选出来的新科状元,且不论这人的才貌学识是否够得上状元,其外祖乃是吏部尚书宋大人,母家还靠着陇右关氏,先皇要她入朝,也是一步制衡的棋。
  “相国且听朕把话说完。”
  苏拂苓笑:
  “这赈灾毕竟需要人手,一个关清言自是不够。”
  “朕打算再问问朝中其她官宦家眷,包括一些清闲地儿的官员们,招募些愿救民于水火的有志之士,一道去历练见识一番。”
  “陛下。”原本听见苏拂苓要让关清言做这个钦差,陈相国的耐心就已经耗了不少,再一听苏拂苓如此胡闹,声音都冷厉了下去
  “赈灾可不是官宦朝臣们的儿戏。”
  那些锦衣玉食的富家女,肩不能挑手不能提,哪里知道赈灾!
  “噗——”看她这么严肃,苏拂苓却忽然大笑了起来,“哈哈哈——”
  “老师,您说伊川郡的人,认识京城的有志之士吗?”
  陈相国也曾任太傅,教导彼时还身为七殿下的苏拂苓策论之学。
  不过那时候,是要培养她更好的成为磨刀石,去历练先皇看好的那只蛊王。
  老师还是了解学生的。
  只是不免残留了些老师的包袱,下意识的就正派起来。
  反应了一下,陈相国明白了苏拂苓的意思。
  伊川郡的官员,就算是郡守知府,那也出任三年有余,或许那些有名有姓的京官还记得,甚至偶有来往,但各家各户的“孩子”们,可就未必知根知底了。
  不是有志向的人就派了跟去赈灾。
  而是派了跟去赈灾的人,就是有志之士。
  真假参半,以假乱真,谁有志谁无向,都是安排的人说了算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