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(3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他,正式毕业了。
  童启将那封声明书按照约定发布到大奉朝报纸上,各阶层人士看到后,心思不明。
  有骂汪启元背叛师门的;也有为童启和三皇子抱不平的;更有嘲讽胡丞相眼光低微,竟然连一届商人之子也能看上,如何如何的。
  可更多的,还是一部分原本以为华夏书院出来的学生铁定归属于三皇子,无可撼动的官员们。
  他们蠢蠢欲动。
  仿佛开了个什么口子,首先遭到变化的,便是源源不断突然暴增的媒婆们。
  实际上,从乡试结束后,就有不少人打算跟华夏书院的学子们商讨婚事了。
  毕竟他们有才有貌,又年轻气盛,看起来就是个前途无量的!
  可大部分学生们都抱着先立业、再成家的想法。
  一心只有科举。
  任由媒婆们说破了嘴皮子,都无人松口,于是便渐渐无人提及了。
  可谁能想到,因着胡丞相与汪启元的突然联姻,这事竟又被翻了上来,而首当其冲遭到围攻的,便是刘卜温、郭胜开等人。
  温叶辞、吴韧早已经定了亲,至于童启嘛,因着他辈分太高,几乎不在众人的考虑中。
  ——毕竟有好多人至今还以为童山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。
  一连几日,常仕进等人连大门都不敢出,倒是完全静下了心,复习起课本来。
  转眼半月过去,殿试,也终于姗姗来迟。
  随着清脆的钟声响彻京都,大监高喊着“考生入殿”,整个京城内外,一片肃穆。
  此次监考殿试的官员,有着上一次的翰林院院首吴大人,还有着户部尚书徐开明、吏部侍郎冯岸、给事中刘大人,以及两名知杂御史等,一共数十名官员。皇帝一般很少亲自出席这种场合,只虚设御座,来表示亲临。
  应考的学生此次一共有三百五十八人。
  按照会试的名次从高至低排序座位,吴韧、汪启元等都位于第一排。
  自然受到了不少官员的注视。
  尤其是汪启元,这些日子以来,关于他背叛师门的言论简直甚嚣尘上,可大家观其神色,却毫无波动,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。
  倒是十分的定力十足。
  卷子发下来,只有两道题目,一道是诗赋,另一道则是策论。
  皆是皇上亲自出的题目。
  诗赋是以《治国之道》为题,作五言律诗一首。
  尚不算太刁钻,基本上书院里的押题都曾有过这个类型。
  而策论则有些刻薄了,乃是【边疆之患,何以解之?】
  短短八个字,既要了解如今边疆的局势变化,又要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,还得逻辑分明,猜测皇帝心中的真实想法,不可谓不难。
  内阁的不少大臣听说了这个题目后,皆有些沉默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