奸臣之女 第161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对祁氏来说,郑琰最后开出了条件,反而让他们松了一口气。有的时候,人就是会有这样的一种心理,你得罪了一个人,或者自认为让一个人不开心了,如果对方大度地说:“米关系哟,亲!”你反而会更不自在。如果人家提出补偿要求了,你付了代价,晚上倒能睡得安稳了。大概除了天真到一定程度,又或者自我中心到家了的人,很少有人不会认为——凡事必有代价。
  先前再伏低做小,都是在潜规则之下进行的,颇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的祁氏,担心自己默认的潜规则与郑琰默认的潜规则不一样。现在郑琰明码标价了,他们便少了这一份子担心。
  对于祁二娘子,祁家长辈也是气得厉害。正在这节骨眼儿上,一个不小心让人拿住了错处借题发挥,那就是个雪上加霜的局面。你怎么能这么不顾大局呢?
  祁耜夫妇把这个宠爱的女儿骂了个狗血淋头:“当此危难之际,你怎么这样不识大体?又让祖母难做?”
  祁二娘哭道:“阿爹阿娘知道么?那位夫人,她的厅上让无知村妇与祖母平起平坐!我家几时受过这样的屈辱?这也能忍么?”掩面伏案而泣,满心的悲凉,“呜呜,几时到了这个境地了?奇耻大辱!”
  被她一说,家中上下也是恻然,祁耜本来还要狠狠训斥她一番的,此时也只能说:“你心里不好过,收拾收拾东西,到乡下庄园里住些时日去罢。”郑琰的话让人听了非常的不舒服,不但直指他们家家教不好,还提出了苛刻的条件。对于世家来说,或者说,公开让他们惩罚家里人,比夺他们的田园还让他们难以接受。事到如今,祁氏却只能照做。
  形势比人强!祁氏郁闷有之,痛恨有之,羞辱有之,却只能把所有的情绪压下,把祁二娘给送走。祁二娘脸上两行清泪:“儿不孝,连累父母亲长,却也不想再受这等闲气了。儿避祸而去,深居简出便上,毋以儿为念。”
  说得家中又是一阵大哭。次日,王氏等去给林氏送行,这回来的都是官家娘子,郑琰也出现了。王氏身边果然没有了祁二娘,只有一个祁三跟着。大家看在眼里,互相使一眼色,也没有一个人再提起那不开心的事情来。
  林氏与郑琰执手道别,互诉不舍之情,郑琰可是帮了林氏一个大忙了,没有郑琰,林氏还收不到祁家送的厚礼呢。李氏是大世家不假,家族产业也多,但是分散到各房名下的,未必就是很均匀地同样富有了,各房又各有儿孙,能多弄一点家业,世家口上不说,心里也是非常乐意,不然他们弄个什么隐田隐户?只要名目起得好听,那就行。
  郑琰还很关切地询问了王氏的身体状况,因为王氏昨天是借口酒有点多了,匆忙带着闯了祸的孙女儿回家的。双方的态度,落在有心人眼里,这就是一个和解的信号,也好,省得咱们夹在中间难做。跟郡守夫妇做对吧,小细胳膊拧不过大粗腿,为难祁家吧,乡里乡亲的,彼此之间还有许多已经说不清了的亲戚关系。
  这样最好了!
  送别了李刺史夫妇,各人归位。
  郑琰笑对池脩之道:“为客费了三升米,这林夫人没少收祁家的好处罢。”
  池脩之道:“管他们有什么交易呢,咱们只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就是了。总与他们扯个没完,我都烦了。”
  “好好好,做咱们要做的事去!”
  郑琰与池脩之现阶段要做的事情之一,就是学习、补课、摸索、培训。要修路、挖渠,尤其是这样比较大规矩的政府行为,就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。路线基本上就照着原有的进行拓展,难的是做一个方案。
  第二百八十三章 会好起来的
  如果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工程,那么,中央有户部、工部一个出钱一个出技术人员,连将作都能出一部分工程人员给予支持,这个没问题。此外中央还聚集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,从测绘到设计,再到计划、预算,很多官员还是兼职的水利学工程师,有个别人甚至是顶尖的水利工程专家,又有国家力量做后盾,做这样的事情当然简单。
  鄢郡不一样,首先,基本上最好的人手都集中到了中央了,留给地方的就少。鄢郡的地方财政里倒是有余款,却要省着用,这项工程计划里用料很贵,以往修渠、修路,大部分都用不到石料,现在主体几乎全用石料,光运费就很愁人了。这个预算得他们自己来做,哪怕郡衙已经基本配齐了人员,也是一样的。
  鄢郡以往也有做过工程的人,这部分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吏,很多都是凭经验办事,上回全让池脩之给踹一边去了,现在送上门来都不敢用——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从中揩油?技术水平还不能保证过关不过关呢。
  池氏夫妇可以凭关系向中央借人,问题是,中央不可能把最好的借给你,更不可能借得多。哪怕是郑琇、郑琦弟兄两个做到了刺史,他们都借不到人。郡衙上下只好一面找些做过工程的老人当参谋,然后自己上阵。不会的,现学,不懂的请教!
  郑琰做计划是一把好手,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,凡事有规划啊,要挖多少土方,路线几何,可调动多少人手,一个劳动力一天能做多少工作,共能开工多久。国家无偿征发劳役一年有多少天,即,可以有多少白工,剩下的缺口要从哪里补足,工程质量的标准是什么,等等等等。做得似模似样,池脩之也挑不出毛病来。甚至郑琰的计划里还有了些福利,比如给力役加餐什么的,池脩之还很凶残地表示,不能给太多:“原是他们自备干粮的,想着早些回家,自然做得快。你要是补贴得多了,可有得磨了。”明白了,吃大锅饭的不干活。
  郑琰很遗憾:“改成奖励如何?一天一个工,挖多少方土石算合格,超过的,超多少有多少奖励。”
  池脩之摇头道:“难!”郑琰一直呆在后衙,真没怎么接触国计民生,池脩之却是四处跑,很知道内情,“怎么能保证执行?纵使拨下了钱去,你怎么知道这些钱给发到各人手里?我分水也是召集乡老,并不用小吏,小吏不可信。”
  郑琰哑然。
  池脩之安慰她道:“今年不行,到了明年、后年,咱们把威信立了起来,下面的人不敢乱动了,就能宽仁些了。”
  郑琰讪讪地道:“我总想着,大家都能过得好一点,就好了。明明,他们辛苦劳作了,我们才能过得好,可,看他们太辛苦,我也不忍心呢。真是,是不是太虚伪了点儿?可我真的……想天下太平呢。”有很多话说不出来,人就是这样矛盾,作为一个特权剥削阶级,靠民脂民膏过活的人,居然猫哭耗子起来了。大概,曾经的平民生活、平民教育,还是在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吧。
  池脩之抚着她的背,轻声道:“会好起来的。”池脩之自己也想做出些政绩来,同时,久在中枢混,多少知道一些内幕,如今世道实在称不上好,让百姓过得好一点,也算是一个有良心的政治家了。倒没想到,自己妻子心忧万民。这个,池脩之略感惭愧。
  郑琰一捏拳头:“一件一件地来吧!”
  池脩之一笑:“好!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