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(2 / 3)
话音刚落,前殿大门被人从外面推开,四名宫人抬了两个红木质的木箱从外面进来,在百官注视下放在大殿正中央。
太后与伺候的嬷嬷紧跟其后走了进来,她对身边嬷嬷使眼色,嬷嬷立刻上前将两个木箱全部打开,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银元宝,整整一箱,而另一个箱子里装的则是金银首饰,不难看出是太后平时用的。
萧钰登时便知太后用意,刚要开口,又有宫人进来,萧钰一眼便看到了她的大小姐,心中一喜,根本坐不住,忙从龙椅上下来:“皇后怎得也来了?”
宋落凝目光轻柔:“陛下跟大臣们议论国事,臣妾本不该来打扰的,但一想到江南百姓还处在水深火热中,陛下忧心,太后挂怀陛下,特与臣妾一起为陛下筹了些灾款,希望能为陛下分忧。”
萧钰听出来了,大小姐这样说分明是来打大臣们脸的,身为朝廷命官的觉悟竟然还不如深宫妇人,她笑了笑,转过身冲太后行:“有劳太后了。”
太后摆摆手,视线在众臣身上扫了一圈:“都是后宫妇人的一点心意,皇帝不必记在心上,遇事多想着一些百姓,不懂的也多跟诸位大臣商议商议,在场的都是柏盛的肱骨大臣,皇帝可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,不可一意孤行。”
她故意把肱骨大臣咬的极重,使得朝臣一阵脸红。
“是,多谢太后提醒。”萧钰恭敬道。
“好了,你们继续,哀家跟皇后就先回去了,不打扰你们议事了。”说罢,抬起手,身边嬷嬷立刻扶了上去。
“恭送太后。”萧钰抬袖。
大臣们也忙跪地:“恭送太后。”
太后摆了摆手,转身之际对上宋丞相的视线,状似无意道:“不知宋相这回捐了多少银子?瞧哀家这脑子,宋相不仅是柏盛的丞相,还是皇帝的岳丈,自然不会捐的少了。”
“......”
“好了,都起来了。”不等众臣反应,人已经由嬷嬷扶着出了大殿。
有了太后做表率,萧钰不用再费口舌,朝臣都主动捐上银子,赈灾银两很快凑齐,送往受灾地区。
赈灾一事也算得以喘息,一连几日的愁容一扫而光,皇帝脸上换上喜色。
下了朝会,萧钰便匆匆忙忙去寻大小姐。
这些日,她日日为赈灾发愁,大小姐也是日日陪着自己,消瘦了不少,现在有了时间,她必须好好陪陪大小姐。
一路,园中菊花刚刚含苞待放,萧钰这才想起,马上就到了中秋佳节,距自己穿来也过去了半年时间,这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,她与大小姐一路走来,感情也更加稳固。
萧钰停下脚步在园中站了片刻,才继续往回去。
不曾想却扑了个空,大小姐去了太后的寿康宫。
萧钰只得在宫中独坐对着院中景色发呆,等着大小姐回来。
谁知没多时便有宫人来禀,赈灾使李大人派了人已经入宫,正在殿外候着。
萧钰一听,这才走了没几日,怎么就派了人来,也不敢耽搁,忙让宫人将来者带去御书房,自己交代了两句便也去了御书房。
来者是跟随李俊同去的官员,见着皇帝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:“陛下,出事了,江南水患肆意,多地灾民造反,四处抢掠,遭了灾的百姓本就苦不堪言,又要受悍匪侵扰,就连没受灾的地方也危矣呀。”
“什么?”萧钰倏地站起身,这时候怎得偏偏遇到这种事情?
“李大人他们现在在何处?赈灾银两和粮食可安好?”
萧钰收紧十指,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
果然来者面色痛惜,继续道:“我们一到江南,李大人便让臣马不停蹄刚回来禀报陛下,至于李大人他们这会应该在郡衙处。”
听到这里,萧钰面色缓和了些,只要赈灾银两和粮食还在就还有办法。 ↑返回顶部↑
太后与伺候的嬷嬷紧跟其后走了进来,她对身边嬷嬷使眼色,嬷嬷立刻上前将两个木箱全部打开,一排排码放整齐的银元宝,整整一箱,而另一个箱子里装的则是金银首饰,不难看出是太后平时用的。
萧钰登时便知太后用意,刚要开口,又有宫人进来,萧钰一眼便看到了她的大小姐,心中一喜,根本坐不住,忙从龙椅上下来:“皇后怎得也来了?”
宋落凝目光轻柔:“陛下跟大臣们议论国事,臣妾本不该来打扰的,但一想到江南百姓还处在水深火热中,陛下忧心,太后挂怀陛下,特与臣妾一起为陛下筹了些灾款,希望能为陛下分忧。”
萧钰听出来了,大小姐这样说分明是来打大臣们脸的,身为朝廷命官的觉悟竟然还不如深宫妇人,她笑了笑,转过身冲太后行:“有劳太后了。”
太后摆摆手,视线在众臣身上扫了一圈:“都是后宫妇人的一点心意,皇帝不必记在心上,遇事多想着一些百姓,不懂的也多跟诸位大臣商议商议,在场的都是柏盛的肱骨大臣,皇帝可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,不可一意孤行。”
她故意把肱骨大臣咬的极重,使得朝臣一阵脸红。
“是,多谢太后提醒。”萧钰恭敬道。
“好了,你们继续,哀家跟皇后就先回去了,不打扰你们议事了。”说罢,抬起手,身边嬷嬷立刻扶了上去。
“恭送太后。”萧钰抬袖。
大臣们也忙跪地:“恭送太后。”
太后摆了摆手,转身之际对上宋丞相的视线,状似无意道:“不知宋相这回捐了多少银子?瞧哀家这脑子,宋相不仅是柏盛的丞相,还是皇帝的岳丈,自然不会捐的少了。”
“......”
“好了,都起来了。”不等众臣反应,人已经由嬷嬷扶着出了大殿。
有了太后做表率,萧钰不用再费口舌,朝臣都主动捐上银子,赈灾银两很快凑齐,送往受灾地区。
赈灾一事也算得以喘息,一连几日的愁容一扫而光,皇帝脸上换上喜色。
下了朝会,萧钰便匆匆忙忙去寻大小姐。
这些日,她日日为赈灾发愁,大小姐也是日日陪着自己,消瘦了不少,现在有了时间,她必须好好陪陪大小姐。
一路,园中菊花刚刚含苞待放,萧钰这才想起,马上就到了中秋佳节,距自己穿来也过去了半年时间,这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,她与大小姐一路走来,感情也更加稳固。
萧钰停下脚步在园中站了片刻,才继续往回去。
不曾想却扑了个空,大小姐去了太后的寿康宫。
萧钰只得在宫中独坐对着院中景色发呆,等着大小姐回来。
谁知没多时便有宫人来禀,赈灾使李大人派了人已经入宫,正在殿外候着。
萧钰一听,这才走了没几日,怎么就派了人来,也不敢耽搁,忙让宫人将来者带去御书房,自己交代了两句便也去了御书房。
来者是跟随李俊同去的官员,见着皇帝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:“陛下,出事了,江南水患肆意,多地灾民造反,四处抢掠,遭了灾的百姓本就苦不堪言,又要受悍匪侵扰,就连没受灾的地方也危矣呀。”
“什么?”萧钰倏地站起身,这时候怎得偏偏遇到这种事情?
“李大人他们现在在何处?赈灾银两和粮食可安好?”
萧钰收紧十指,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
果然来者面色痛惜,继续道:“我们一到江南,李大人便让臣马不停蹄刚回来禀报陛下,至于李大人他们这会应该在郡衙处。”
听到这里,萧钰面色缓和了些,只要赈灾银两和粮食还在就还有办法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