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(1 / 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沈琅沉吟了片刻:“若一味只是逃,江山易主,只是早晚的事。”
  豫王冷笑:“过了太久安生日子,他们没人愿意冒险,若将这些兵力调去前线,万一再被攻破,大宁朝不日便会覆灭,可若保存剩余兵力,逃到南边建立新都,或许还能相安无事几十年。”
  “他们那些人嘴上自然都不说自己怕,只冠冕堂皇地说什么,‘留得五湖明月在,不愁无处下金钩。’”豫王嗤笑了一声,“说的倒是比唱的还好听。”
  沈琅终于问他:“殿下是怎么打算的?”
  “明面上那些地产铺面先不动,你帮我出面,将你手里那些铺面田地先分次折价卖了,别叫人看出什么端倪。”
  “眼下他们放出去的消息,是朝廷还要派兵死守,陛下不日便会御驾亲征。趁着底下这些人还没乱起来,带不走的资材你都看着折价换成现银。”
  沈琅:“……好。”
  他记得驻守西卫所的武将洪铮曾是豫王一手提拔起来的,但这件事豫王藏得很好,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。
  沈琅看着对面的豫王,忽然说:“若是殿下留下来,守住东都……”
  他知道豫王有野心,否则他当初也不会选择跟着这个人。
  豫王闻言也看向了他:“离京时,皇兄私下里曾给过我一封密诏,太子年幼,等他寿终,本王就是新帝的摄政王。”
  沈琅:“太子如今才不过七岁,有苏蒲两党在,若真有那一天,殿下夹在其中,幼帝必然更亲近外戚蒲家,苏党的势力在朝中也是盘根错节……”
  “你是说本王的摄政王做不了两日?”
  “我是替殿下感到不甘心。”沈琅说,“若是能得到洪将军的助益,守下东都城,此时再入上京,比之退到南边,在苏蒲两党夹缝之间求生息,殿下觉得孰优孰劣?”
  “若守不住呢?”
  沈琅顿了一下,而后道:“那也名垂青史了。”
  “楫舟,”豫王忽然笑道,“你真像纪秋鸿能教出来的学生。可惜本王并不是什么忠烈,我和他们一样,也是贪生怕死之辈。”
  他看着沈琅那张脸,又道:“鞑靼此次率领了数十万兵力,而洪铮所率领的西卫所驻军兵力不过两万,要怎么守?”
  “再说粮草、兵马……大宁已有三四年都拖欠军饷了,不少人都做了逃兵,兵疲马乏,洪铮如今手里恐怕连两万人也没有了,要怎么打,楫舟?”
  “你告诉我。”
  第61章
  薛鸷一路上紧赶慢赶, 总算赶在闭门鼓落下之前,挤进了东都城。
  近来不知为何,薛鸷发现路上途径的好几个城镇管辖都比从前要严苛了不少, 无论是身份查验, 还是对来往商旅之客所携物品的排查, 都比前些时日要仔细得多。
  排在薛鸷前头的有两批商队, 薛鸷原不太想惹人注意, 因此便乖乖跟在他们后头等着, 只是足足等了有大半个时辰,前头的队伍却还是卡着不动。
  薛鸷只好掏了十两银子, 塞给前头那个守备,又随口和他扯了个谎,说自己赶着进城要见患病的姑妈最后一面。
  那守备见他公凭齐全, 又掂了掂他塞过来的银子, 看他也没带什么行囊,于是草草将他身上的包袱翻了翻, 也就放他过去了。
  如今世道就要乱了, 东都城离上京最近, 这些守城士卒自然也有所感知, 今日之所以迟迟不放这些商队过路, 无非是想要以权谋私, 从他们身上多榨出几分钱银来。
  薛鸷因要躲着城内巡防来去的兵马司, 到抱月楼时便有些迟了。
  城中多数院舍都已闭了灯,从前薛鸷见过夜里还在迎客的那几家酒楼, 今日却也都安安静静的闭门谢客。
  抱月楼的大门紧闭着,薛鸷干脆直接从后院翻过院墙,落地时的轻微声响惊醒了院里正打瞌睡的阿憨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