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(1 / 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袁瞻接下来并没有安排她开始工作,而是带她熟悉大理寺,顺便见了见大理寺卿严端。
  严大人表情十分严肃,只是程序性地说了几句面子话,她并不能从中观摩此人对自己的好恶。不过严大人看起来和他外表的模样似乎不太相符啊,闻瑎心里飘过这样一个想法,瞬间就消失了。
  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,两人用过午膳,此时末时将过。
  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撒进屋内,斑斓的光影随着院子里大树随风的晃动不断摇曳。
  檀香无形沁润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。
  此时无声胜有声。
  袁瞻一只手拖着脸,眼睛半眯着,似乎没有焦点,随意地望着一个方向。
  真想把她抱紧怀里,关到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。
  这时候气氛还算不错,既然如此,闻瑎道:“文璲哥,若是在其他人面前,还是称呼您为袁大人更为妥当。”
  “文璲哥?”
  袁瞻视线收回,脸上露出浅笑,“自然。”
  闻瑎本以为下午还要随着袁瞻一起闲逛大理寺,没想到一个时辰之后,他便不见了踪影。
  真是太好了,闻瑎瞬间放松。
  她能感受到袁瞻有与自己交友之意,袁瞻对她有救命之恩,她心存感激,但奈何如今此人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,更何况她心中早有忌惮。
  闻瑎内心谴责了自己一下,随后就自在地伸了个懒腰,脸上满是惬意神色。
  大理寺评事是七品,但是从偏远边陲之地,到繁华之盛京所在之处,她看似平级调动,实则迁升。就像对很多官员认为的那样升官但外放,则是虽升实贬。
  闻瑎并不清楚自己为何会调任回京,毕竟以往这种例子实在是少之又少,而仅仅依靠政绩被调回京城的官员少之又少,更多的是因为贿赂。
  她虽在宜新县做出了一番政绩,但在不过稀疏平常,若是他人在自己的位置,和自己际遇相同,自然是会做出相同的事。更何况,此事并非她一人之功。
  闻瑎并不清楚是她自己有些自谦的过分了。
  算了,闻瑎揉了揉脸,反正她作为当朝探花被外放不也是极为罕见。这些当权者的想法,她着实是摸不透。
  闻瑎翻阅着过往卷宗,忽而瞧见一位大理寺评事的案子,颇有兴趣地翻阅了一番,看完之后却罕见地走神了。
  大理寺与地方县衙不同,审核的案件自然也不是普通的案子。一般的刑事案件都是交由刑部审理的。而这些案件未经大理寺批准,其他部门是不得送监的。
  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官员,而刑部尚书乃是正二品,虽说大理寺卿在名义上比刑部低上一头,但是可是架不住大理寺卿的权力大。
  大理寺与刑部、都察院一起被称为三法司,三司各司其职,刑部受天下刑名,负责审理案件;而大理寺负责审核案件;都察院则是监督这两个部门。三法司互相牵制,不至于一个部门的权力过大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。
  大理寺设有酷刑和监狱。古人有言:掌刑曰士,又曰理。“寺”,乃廷也,即有法度者也。而大理寺,通俗来说就是达官贵人之牢,所以能够进入大理寺监牢的都是非富即贵。
  比如萧太后的侄儿,如今就在那狱中。此人因为前些年私盐一案,被判死刑,但好在他身份显赫,可惜他的姑母姑母贵为皇太后,但是也只能保他不死。
  闻瑎作为大理寺评事,职责便是处理案件公文,决断疑狱,推按刑狱。
  在她之前,曾有一名评事受贿,后被处以死刑。闻瑎当时暗忖这事不简单,毕竟他作为通晓大齐律法的官员,竟敢铤而走险,哪怕是杀头也暗自瞒下线索。
  她今日才知这线索与萧太后的侄儿有关。
  闻瑎当初在京中备考之际,便有所耳闻此事,她当初只觉得这位皇亲国戚胆大包天,未曾有其他想法。今日再想到此事,她却忽地意识到,此人如此大胆作为,或许背后和萧葭皇太后脱不了干系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