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但不影响她在集里买一块钱的粽子蘸着红糖吃,又买来一块钱的蒿子粑粑用来粘牙齿,甜滋滋糯叽叽的,尝着叫人心情特别好。
  领她一块来的沈姐则二话不说,先买了份绿豆面。
  绿豆面的做法和肠粉有些相似,也是用一个方形的大蒸箱在里头蒸米浆吃。
  蒸好以后在米浆上搁点酱萝卜、折耳根再刷上辣酱卷起来,4块钱一个,买了就能拿手里边吃边逛。
  沈姐逛的时候还打了些酱,又买下三块钱的米酿,说是要带回民宿做酒酿丸子暖身子补血气。
  隔壁民宿的老板则看上了在集里的牛筋粉,12元,在集里算大钱,粉上的牛筋块头大得惊人。
  新鲜出炉的酱香饼10块钱一斤,深受本地居民欢迎,每次出锅都会被买得一干二净。
  隔壁民宿的住客见了也想要,差点没能抢得过本地人,好半天才买回来3块钱的饼。
  还给禾嫒尺分了点尝。
  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抢着吃,量又少的原因,那块酱香饼尝起来格外香,到现在回想起来,禾嫒尺还有些念念不忘。
  不过更叫她忘不掉的,还是石头屋。
  石头屋的位置,恰好位于集市与古城之间,原本那天出发时沈姐也没想领她到这吃饭。
  那天提出来这吃饭的,其实是隔壁民宿老板,说是人多热闹,想搓一顿厉害的才把大家领到这来。
  第235章
  再来一次禾嫒尺还是要说,石头屋的位置真的很偏,偏得甚至都不像一家饭馆该选的址。
  平日里要是没有熟人领着根本找不到这来,点评上更是完全没有这家店的丝毫信息。
  为了到这拍摄,她甚至花了80块钱包车往返,确实是不方便。
  但她还是要来。
  石头屋在乡道田间,从外头看起来,就像是一间本地大户的石头房。
  长长一排,还带院子。
  石头建成的屋子窗户小,光线差,白日里在里头干活就得开灯。屋里厨房很大,比堂食餐厅还大,光是摆放食材的透明冰柜就有三个。更别提其他切配、储物区域。
  禾嫒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店时,厨房里便在烧着柴火熏制腊肉腊鱼,还有人坐一旁灌血粑。
  屋里晾的辣椒、玉米、都是真正的食材而不是装饰,墙边上还搁着酒坛子和菜坛子。
  烧火的灶是最传统的柴火灶,屋里四处堆着长长的木头,作烧火用。
  这种偏僻的农家乐,看起来浪漫美好,但有时候也特别容易踩坑。
  不说别的,阴阳餐牌听过吧?
  山高皇帝远的,叫天天不应,坑起人来一坑一个准,但这家石头屋却不会让人有这种顾虑。
  店里点餐不按菜名店,而是按食材点。
  每种食材的价格都在大堂的黑板上写着,一进屋就能看见,明码实价。
  像腊肉、排骨,炒肉之类的普通荤菜,根据份量大小,价格35~68不等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