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(2 / 2)
姬有光被太监领进了御书房。老皇帝扶着额头,眉头紧缩着将折子气氛地扔在桌上。
姬有光发现与之前相比,老皇帝鬓角两侧又花白了一大片,显然是最近劳神所致。因为高贵妃之事,太子与宣德王两派争锋相对,两方都摆出不死不休的架势,你参我来我参你,相互揭底,朝堂动荡不安,从上到下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。
对于一心想要远征的老皇帝来说,高贵妃之事无疑打乱了他原有的安排。
“皇上,可还是在为高贵妃一事忧心吗?”姬有光轻声问。
“朕已经重罚了高贵妃,也将当年所有涉及的宫人全部处死。然而你们的太子爷依旧不依不饶,动用自己培养的人与朕作对,非要逼朕处死高氏,惹得朝野上下不得安宁!”
“太子爷是重情重义之人,骤然知晓嘉禧皇后之事,难免情难自抑。只是殿下一味记得自己是嘉禧皇后的儿子,却忘了皇上是嘉禧皇后的结发人,也是大夏的一国之君。”姬有光说,“为臣为子,太子都应当多为皇上考虑。”
“朕知道他重情重义,朕又何尝不为嘉禧之死而痛心?若心中没有他母妃,朕又为何多年未立高氏为后?”
“高氏虽然有过,但她到底侍奉皇上多年,又是两位王爷的生母。皇上的处置也是合法合情。”姬有光说,“何况攻打大梁迫在眉睫,此时没有什么比稳固朝堂更加重要的了。”
太监进来禀告:“启禀皇上,太子在外求见皇上。”
“不见。”皇上心烦。
“可是皇上太子日日都来求见皇上,在外一跪就是一个时辰,身子怕是支撑不住啊。”
“他喜欢跪就跪个够!”然而听到这话老皇帝更加气愤了,“你跟他说,他再跪下去这太子就不要当了!”
太监被皇帝这气话吓了一跳,悄悄看了眼姬有光,不知该不该去传话。
老皇帝缄默,也没催促太监下去。像是在考虑什么,又像是在生闷气。
“外面秋风阴冷,公公还是赶紧请太子回去吧。”姬有光见状开口。
见皇帝没有反驳,公公赶紧退下。
“你觉得此事该如何了结?”过了好一会儿,老皇帝开口询问起姬有光的意见。
“民间有话说‘清官难断家务事’。皇上虽为一国之君,但也是诸位皇子的父亲。此事无论皇上如何决断,都会伤了另一方的父子之情。”姬有光顿了顿说,“臣愚见皇上或许可以将此事交于旁人来决断。找一个既不依附太子,又不依附宣德王的人,如此公平公正,也好让太子殿下不再为难皇上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姬有光发现与之前相比,老皇帝鬓角两侧又花白了一大片,显然是最近劳神所致。因为高贵妃之事,太子与宣德王两派争锋相对,两方都摆出不死不休的架势,你参我来我参你,相互揭底,朝堂动荡不安,从上到下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。
对于一心想要远征的老皇帝来说,高贵妃之事无疑打乱了他原有的安排。
“皇上,可还是在为高贵妃一事忧心吗?”姬有光轻声问。
“朕已经重罚了高贵妃,也将当年所有涉及的宫人全部处死。然而你们的太子爷依旧不依不饶,动用自己培养的人与朕作对,非要逼朕处死高氏,惹得朝野上下不得安宁!”
“太子爷是重情重义之人,骤然知晓嘉禧皇后之事,难免情难自抑。只是殿下一味记得自己是嘉禧皇后的儿子,却忘了皇上是嘉禧皇后的结发人,也是大夏的一国之君。”姬有光说,“为臣为子,太子都应当多为皇上考虑。”
“朕知道他重情重义,朕又何尝不为嘉禧之死而痛心?若心中没有他母妃,朕又为何多年未立高氏为后?”
“高氏虽然有过,但她到底侍奉皇上多年,又是两位王爷的生母。皇上的处置也是合法合情。”姬有光说,“何况攻打大梁迫在眉睫,此时没有什么比稳固朝堂更加重要的了。”
太监进来禀告:“启禀皇上,太子在外求见皇上。”
“不见。”皇上心烦。
“可是皇上太子日日都来求见皇上,在外一跪就是一个时辰,身子怕是支撑不住啊。”
“他喜欢跪就跪个够!”然而听到这话老皇帝更加气愤了,“你跟他说,他再跪下去这太子就不要当了!”
太监被皇帝这气话吓了一跳,悄悄看了眼姬有光,不知该不该去传话。
老皇帝缄默,也没催促太监下去。像是在考虑什么,又像是在生闷气。
“外面秋风阴冷,公公还是赶紧请太子回去吧。”姬有光见状开口。
见皇帝没有反驳,公公赶紧退下。
“你觉得此事该如何了结?”过了好一会儿,老皇帝开口询问起姬有光的意见。
“民间有话说‘清官难断家务事’。皇上虽为一国之君,但也是诸位皇子的父亲。此事无论皇上如何决断,都会伤了另一方的父子之情。”姬有光顿了顿说,“臣愚见皇上或许可以将此事交于旁人来决断。找一个既不依附太子,又不依附宣德王的人,如此公平公正,也好让太子殿下不再为难皇上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